力合科創(佛山)科技園:十年創新成樣板 崛起科創新引擎
近日,南海區委宣傳部、珠江時報社共同策劃推出《非凡十年·活力南?!钒侔嫣乜?,全面總結南海過去十年發現歷程和輝煌成就,為建設現代化活力新南海凝聚磅礴力量。力合科創(佛山)科技園作為過去十年推動南海區產業轉型升級的典型,也參與到本次特刊中(特71)。特刊專題中展現了科技園十年發展成效,總結了產學研資深度融合的科創服務體系賦能南海產業企業發展的生動實踐,為未來科技園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012年,力合科創(佛山)科技園(下稱“科技園”)作為清華大學和廣東省戰略合作的重點項目,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十年前,科技園還僅僅是一個“苗圃”,精心培育企業“嫩苗”,經過十年的茁壯成長,如今的它早已樹木蔥蘢,春華滿園。
目前,科技園在孵企業330多家,2021年園區企業總產值超16億元,“兩高四新”企業占四成。在佛山產業轉型升級的浪潮中,科技園應勢而動、乘勢而上,用十年光陰實現了從“試驗田”到“樣板間”的蝶變,成為全市引領區域科技產業集聚發展的生力軍。
力合科創(佛山)科技園用十年光陰實現蝶變。
乘風而起
科創服務體系點亮園區之路
走進科技園,綠樹環抱,藍天碧水映入眼簾,仿佛來到花園。就在這個寧靜的科技園區內有許多新型創新孵化器、研發機構,以及數百家科技企業。誰也沒想到,十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時代的“弄潮兒”,科技園積極貫徹戰略,以前瞻性眼光進行規劃布局,并于2012年在南海揭牌,總投資12億元,占地面積18公頃(270畝),建筑面積32萬㎡。
萬事開頭難,一步一腳印。從“摸石頭過河”到“架橋過河”,從單一的產業園區,到匯聚創新載體、創新平臺、產業孵化、科技投資、成果轉化、國際合作于一體的科技創新產業服務平臺,科技園用了10年時間。
“前五年我們其實是單打獨斗,重心放在構建自己的科技服務體系,后五年開始往深里做,與省、市、區各級平臺緊密聯系,加強佛山市與清華大學市校合作等等,把服務做得更扎實?!狈鹕搅蟿撔轮行挠邢薰境崭笨偨浝硗跣駯|介紹,科技園一直踐行自主創新,聚集優質資源,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目的就是把國內外優秀科創資源與佛山產業發展進行深度對接。
梳理科技園的十年“履歷”可見,深度對接并非一句空話。2013年,舉辦首期南海企業家海外學習班;2014年,設立首支國際化創業投資基金“獵投基金”;2015年,納入國家發改委雙創三年行動計劃重大項目庫;2017年,與佛山國家高新區聯合設立其首個海外商務聯絡處;2020年,申報廣東省特色科創小鎮;2021年,首個投資企業萊爾科技科創板上市……
十年深耕厚積薄發,如今的科技園已完成了量變的積累,逐步在佛山建立起與當地產業緊密結合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孵化體系,并聚集了一批新材料、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電子信息等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值得一書的是,背靠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和力合科創股份,科技園早在10年前就開始探索“深圳+佛山”的區域協同創新發展之路,將科技創新服務體系融入其中。隨著佛山主動承接深圳外溢和加速輻射的創新資源,科技園正成為“深圳科創+佛山產業”的一個縮影。
聞風而興
清華“學霸力量”瞄準園區發展
在佛山這片制造業熱土上,科技園的清華基因躍動不息,“科班”出身的它,依托清華大學這個巨大的“資源池”,十年來搭建起佛山市與清華大學產學研合作橋梁,吸引大批的清華校友落戶“筑巢”,成為清華校友創新創業的基地。
2013年,唐前鋒和三位清華校友,成立了專注于硬式內窺鏡的廣東歐譜曼迪科技有限公司,其后科技園參與了投資孵化。目前歐譜曼迪的產品應用至全國超400家大型三甲醫院,產值超1億元。
2014年,清華大學首屆校外招收博士之一楊云峰,帶著精密噴射成形技術在科技園成立了佛山峰合精密噴射成形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具有制作質量性能超越歐美發達國家的各類高端合金產品的能力。
2017年,清華大學核研院博士錢偉從投資行業走出來,在科技園成立了佛山清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為多個新能源汽車廠家提供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解決方案。
據統計,目前科技園“進駐+投資”清華校友企業共12家,一批清華“學霸”帶著“金點子”來到這里,紛紛覓得大展拳腳的機遇?!皬馁Y金支持、載體運營、資源匹配等方面,我們都為企業做足了服務,推動更多企業科技成果在此轉移轉化?!蓖跣駯|告訴記者。
近年來,佛山和清華大學的市校合作愈發緊密,科技園的身影也愈發亮眼。前兩者在科技創新、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智庫建設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科技園皆深度參與。
2018年,隨著清華大學佛山先進制造研究院成立,市校合作進入全面深化發展階段。過程中,科技園積極協助做好“佛山企業走進清華”“清華專家教授佛山行”系列品牌活動打造工作,連年開展清華校友三創大賽等相關賽事,實現市校雙方“需求牽引”與“技術推動”的良性互動。目前,已有超過 20個院系與佛山單位簽署橫向技術合同,合作領域涵蓋節能環保、工業設計、集成電路、新材料等領域。
可以預見,在科技園的助力下,更多誕生于清華大學的技術成果會在佛山實現產業化,更多注入“清華力量”的企業將在科創舞臺“大顯身手”。
迎風而行
設基金聚平臺賦能園區創新
不止清華,更多國際化科技創新成果與佛山制造業“結緣”,也得益于科技園的主動出擊,其中于2014年成立的獵投基金,便是國際合作的“抓獵手”。
以資本為紐帶,在全球范圍抓獵好項目引入國內發展,獵頭基金自成立之初便目標清晰。8年來,獵投基金已發起和管理三只創業投資基金,資金管理規模4.5億元,吸引力合體系及其他投資機構投資超過10億元。
截至2021年12月,獵投基金通過各種創業投資孵化平臺,累計完成對創業項目的投資額近4億元,完成投資項目31個。投資范圍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環保及新能源、生物醫療及醫藥機械、智能制造及先進裝備等,所投項目富有行業經驗及前瞻性且其中絕大部分項目落戶在科技園。
包括先后助推峰合科技、水木金谷等科技創新項目在佛山實現產業化(兩個項目獲得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團隊稱號),并重點投資歐譜曼迪、若鉑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同時,多個所投項目已經啟動IPO計劃,其中廣東萊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4月成功在科創板上市,目前市值超35億元。
“基金能夠為項目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務和良好的創業發展空間,滿足企業成長對資金及科創孵化服務的需求,為佛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蓖跣駯|說。
對外抓獵項目,對內集聚平臺。近年來,科技園設立并聚集了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力合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工作站、佛山中國發明成果轉化研究院、佛山先進制造研究院等12個創新平臺,著力構筑創新資源集聚高地,形成強大平臺“磁場”。
平臺與平臺間、平臺與科技園間也保持良好的互動。其中,佛山中國發明成果轉化研究院與科技園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在平臺資源融合、創新平臺搭建、項目引進與投資、創新創業服務等合作事宜上達成共識。
前者引進的佛山高新區高技術產業化創業團隊和南海區“藍海人才計劃”團隊,有4個已落戶在園區發展,還有2個目前是科技園全生命周期服務對象。
長風破浪
2.0版本開啟園區新版圖
十年創新沉淀,勇立潮頭再出發。如果說前十年是科技園的1.0版本,那自2022年起,它便進入全新的2.0版本,踏上奮楫揚帆、不斷夯實“科創服務+產業培育”發展定位的新征程。
2022年6月23日,備受關注的佛山人才創新燈塔產業園正式動工。這是佛山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人才高地、創新高地的重要舉措。
科技園位于燈塔產業園核心區,未來5年,它將搶抓區域創新發展機遇,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的重要科技創新節點和引擎、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新興產業發展高地和培育基地。這一步,既是向“新”而行,也是由“新”到“興”。
具體而言,未來5年,科技園將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方向,提供一流科創服務,培育一流科技企業,打造成佛山產業運營服務龍頭品牌,運營載體數量增至100萬㎡;擴大基金管理規模至20億元,包括2022年啟動的主投氫能及清潔能源、電能轉換及低碳技術等領域的氫能產業基金(5億元);推動4—5家所投企業上市,加快企業創新發展的步伐。
黨建引領促發展,凝心合力譜新篇。面向“十四五”,科技園還將籌建黨支部,加強黨組織建設,全面服務好廣大園區企業、項目拓展及產業發展,并深入推進黨建工作與經營深度融合,圍繞業務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實現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同頻共振”。
“目前公司黨員數量過半,黨支部成立后,我們將打造一支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黨員干部人才隊伍,更好地為園區及佛山區域產業發展作貢獻?!蓖跣駯|表示。
過去的十年,力合科創(佛山)科技園迎改革春風、借發展東風,從“試驗田”蝶變成為深圳創新在佛山實踐的“樣板間”。如今,園區立足佛山產業發展的大局,緊跟粵港澳大灣區布局再次揚帆起航,在“科創服務+產業培育”發展戰略加速下,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正在這片創新創業沃土拔地而起,它們共同積淀成具有標桿性的力合創新氣質,幫助佛山制造業實現新一輪的產業轉型升級。
下一個十年,力合科創(佛山)科技園發展可期。